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。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。性甘平,利湿热解毒,健脾胃,解毒,除湿,利关节。 主治:治梅毒,淋浊,筋骨挛痛,脚气,疗疔疮,痈肿,瘰疬,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,筋骨疼痛。且富含淀粉,可用来制糕点或酿酒。主产甘肃(南部)和长江流域以南的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。直到台湾、海南岛和云南等省。
一、形状特征
攀援灌木;根状茎粗厚,块状,常由匍匐茎相连接,粗2-5厘米。茎长1-4米, 枝条光滑,无刺。叶薄革质,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,长6-12(15)厘米, 宽1-4(-7)厘米,先端渐尖,下面通常绿色,有时带苍白色;叶柄长5-15(-20)毫 米,约占全长的3/51/4具狭鞘,有卷须,脱落点位于近顶端。伞形花序通常具10 余朵花;总花梗长1-5 (-8)毫米,通常明显短于叶柄,极少与叶柄近等长;在总花梗 与叶柄之间有一芽;花序托膨大,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,宽2-5毫 米;花绿白色,六稜状球形,直径约3毫米;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,宽约2毫米,兜 状,背面中央具纵槽;内花被片近圆形,宽约1毫米,边缘有不规则的齿;雄蕊靠合,与 内花被片近等长,花丝极短;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,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,具3枚退化 雄蕊。浆果直径7-10毫米,熟时紫黑色,具粉霜。花期7-11月,果期11月至次 年4月。
二、生长习性
土茯苓喜温暖湿润气候,耐干旱和荫蔽。砂质壤土或粘壤土均可栽培。多生于山坡或林下,海拔1800米以下的林中、灌丛下、河岸或山谷中,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。越南、泰国和印度 也有分布。
三、整地施肥
选地势高,排水好的山坡地或林地,精耕细作,结合整地,施足基肥: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,三元复合肥50公斤。然后做成1米宽的高畦,等待播种。
四、播种
1、繁殖:土茯苓用种子繁殖,播种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,条播法,按行距20cm开条沟,将种子均匀播下,覆土厚lcm左右,保持土壤湿润。
2、移栽:待苗高I0cm左右移裁。按行、株距各25cm开穴,每穴栽1株。
五、田间管理
土茯苓移栽后要用药田专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灭草处理;以后是杂草情况再用药田专用茎叶除草剂进行杀草处理。待苗高30cm左右,应搭架,将茎藤引上,以利生长。干旱天气注意浇水,阴雨天气及时排水。每年追肥1-2次。每次追尿素10公斤,磷酸二氢钾5公斤。
六、收获与加工
于秋末冬初采挖二季采挖,除去芦头及须根,洗净后干燥、入药;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、入药。(宫光前)
中国中药材种植养殖网www.zyczzyzw.com
咨询电话:0558-5589213 4006-558-775
淘宝药材种子种苗网店:https://zyczzyzw.taobao.com/
淘宝中药材除草剂网店:https://shop113042203.taobao.com/